天天最资讯丨【乡村振兴在青海】“联合总社”里的致富新希望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草刚露土,畜群跑青,即便时令已进入夏季,地处雪域高原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依然是乍暖还寒。
在不远处一片雪山美景的映照下,玛沁县联合总社下属白藏羊高效养殖基地内一派繁忙,接羔保育的牧业生产旺季还未过去,成群的羊羔在现代化羊舍中来回走动,此起彼伏的“咩咩”声带来了生机活力。
早上7时,白藏羊高效养殖基地的饲养员久保和妻子起床洗漱后,便穿上无纺布工作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打扫圈舍、增添饲草、给羊群饮水……一项项工作时常让久保一忙就忙到了天黑,顾不上准点吃饭。
【资料图】
今年64岁的久保是玛沁县大武乡人,曾是玛沁县国有牧场一名放牧工人,有着近40年的白藏羊养殖经验。传统放牧养羊的养殖方式较为粗放,基本都是牧羊人“跟着羊屁股转”,单单依靠水草丰沛的牧场就能养好白藏羊,久保最大的担心来源于草原上的狼群。
现如今,从传统靠天放牧转变为半舍饲,有了钢筋水泥的保护,不用担心狼害,夫妻俩觉得白藏羊养殖反倒需要操更多心,“白藏羊比以前更金贵了”成为两人共同的心声。
“待孕的母羊需要补充专门的饲草料,母羊产后还得额外‘加餐’保证奶水充足……”久保说着,随手将一桶鲜亮的玉米粒撒进石槽内,一只只母羊纷纷上前,将头伸出栅栏争相食用。
白藏羊是青藏高原优势畜种之一,也是肉、毛、皮兼用的高原型藏系绵羊类型之一,不仅对本地自然气候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群体质量好,毛色整齐,生产性能好。
长期以来,玛沁县一直留有白藏羊养殖传统。由于缺乏对优良品种的保护和引入外来优良畜种改良,牲畜品种低下,单个畜种的肉、奶等畜产品产量下降,成了玛沁县诸多合作社及牧户增收道路上的绊脚石。
2022年,玛沁县成立生态畜牧业县级联合总社,把目光瞄准了白藏羊这一本地产业,以“补短板、提品质、增效益”为目标,扎实开展产业增效行动,持续优化品种质量、畜种结构和产业结构。
加大地方白藏羊的保护、开发,关键在于科技引领。为此,玛沁县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组团式服务等作用。在专家建议下,白藏羊高效养殖基地为白藏羊供给了科学配方的饲草料。
从石槽里抓起一把饲草放在手中,玛沁县农牧局兽医站站长刘成录介绍称,其中混合了垂穗披碱草、燕麦草和中华早熟禾三种人工种植牧草。“自从去年12月更换饲草配方至今,去冬今春期间产羔400余只,繁活率较传统养殖有明显增加。”刘成录说。
双眼扫视圈舍新生的羊羔,刘成录紧贴栏杆俯身随手从羊群中抓起一只毛色花白的羊羔说道:“你看像这类羊羔,就是我们下一步要进行淘汰的畜种。”
据刘成录介绍,今年玛沁县生态畜牧业县级联合总社将白藏羊优质基因选育和基因库组成作为重点工作。根据毛色、个头等外表特征对基因进行选取,并对400只种公羊进行选育淘汰,将带有优质基因的种公羊精子人工采集并冷冻,达到优化牲畜品种目的。
目前,玛沁县白藏羊高效养殖基地初步迈入规模化阶段,存栏1800只左右,自然发情产羔时间跨度较长,如何为待产的母羊针对性地进行补饲、大批羊羔疫苗接种等一系列难题摆在眼前。
刘成录表示,在充分补饲保证膘情的前提下,将通过产道栓塞、药物等方式人工干预,诱导母羊同期发情,通过同一时间人工授精配种,达到同一时间产羔,从而方便了管理,同时通过人工干预,将一年一胎提升至两年三胎,进一步实现扩繁目的,进一步提升基地经济效益。
“在联合总社的牵头下,玛沁县将引导全县合作社转变传统养殖观念,打造现代化高质量白藏羊产业的同时,带领更多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玛沁县农牧局副局长周太告诉记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