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经六任皇帝,朝廷七聘他七拒,汉人张养浩凭什么获元朝皇帝青睐?

2023-08-11 10:49:34 来源:腾讯网

世人都知《山坡羊 潼关怀古》的千古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有多少人了解这个一生传奇的作者?他叫张养浩,字希孟,据传他的名字来源于孟子的一句话“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养浩然正气或许已经融入张养浩的骨血之中,让他历经元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文宗六朝,仍然不改初心,忠心奉主,一身正气,为民求福,最后得以获谥号文忠。他的身上究竟有什么值得我们了解的事情呢?


(相关资料图)

一、年少嗜学 ,官场坦途

至元十六年(1279年),年仅10岁的张养浩因为学习过于努力,而被父母劝阻少学一会,担心年幼的孩子身体变差。就算这样,张养浩还是不愿意停下学习的脚步,为了不让父母担忧,他就白天背书,晚上偷读。史书有载:“读书不骤,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张养浩17岁,这一年他游学济南到过舜祠,心中有感而作《过舜祠》,里面有这样两句话:“太古淳风叫不还,荒祠每过为愁颜。苍生有感歌谣外,黄屋无心揖让间。”对上古时代人人安居,路不拾遗的淳朴民风的呼唤,在这时便已经初露。

张养浩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他的诗文在当时小有名气。他先是凭借一首《白云楼赋》,得到了山东按察使焦遂的赏识,推荐其成为东平学正。后在其父亲的催促下,至元二十九年(1293年),张养浩离开家乡前往大都求官,别人都是无门可入,无文可投,在大都蹉跎岁月,可这位自带主角光环的人出场就和别人不一样。一入大都,他就遇到了他的伯乐——不忽木。不忽木时任平章政事,先是力荐张养浩成为礼部令史,后又举荐其成为御史。在张养浩当御史期间,一次生病,不忽木前去探望,见其家中别无长物,遂赞叹道:“此真台掾也。”                         

二、直谏不讳,重开科举

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当朝议立尚书省,张养浩直言反对,称这是变法乱政,上天将降下灾祸用以警示皇帝。神奇的是,此事过后不久,在南郊祭祀大礼时,皇帝先是因各种缘故,让大臣代去。而后,在祭祀之时,忽起大风猎猎,刮人肌肤,路有冻死骨。张养浩说:做错误的决定,以错误的人代替祭祀,所以上苍以气候变化警示皇帝。这或许就是古人所说的天人感应了。

至大三年,刚正不啊的张养浩,像曾经的贾生、魏征一样上万言书,陈时政十害:1.赏赐太奢;2.刑禁太疏;3.名爵太轻;4.台纲太弱;5.土木太盛;6.号令太浮;7.车门太多;8.风俗太靡;9.异端太横;10.取相之术太宽。这十条件件都戳在当国者的心尖上,桩桩都触动他们的利益。当国者怎么可以容下这样的异端?于是,张养浩被贬为平民,他偷偷收拾行装,跑出大都,远离朝堂。

出走大都后,在仁宗时期,张养浩又被召回任翰林侍制。他和元明善在那时大力主张重开科举,要知道在自元朝建立之初统治者就认为:科举不过是汉人自娱自乐的官僚游戏而已,没有什么用,远不如他们直接将人划分成为四等简单有效。也正是因此,张养浩二人为重开科举受万般阻挠,不过,皇庆二年(1313年),仁宗还是下诏将于皇庆四年举行科举。两年后,也就是1315年,元朝迎来了其开国之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在当年的三月份,万物萌发,有56位幸运的读书人科举及第。56人奉张养浩为恩师,想登门道谢,但张养浩闭门不见,因为他是一个纯粹的儒生,以自修成仁人君子,怀揣一颗为国揽才的心。此后元朝累计开科举十六次,均受益于张养浩开元代之先河,使学子有所期待,使万民有晋升之道。

三、七聘不出,病逝任上      

刚直的人总是被排挤,张养浩在英宗至治元年元宵节之时,借丞相拜住之口劝阻皇帝在禁内修建鳌山,“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皇帝先怒后喜,同意取消修建鳌山,可皇帝心中终究有愤懑之情,朝堂之内对养浩更是多加排挤。同年六月,张养浩请求辞官归乡。后被召任礼部尚书,不拜;被召恢复中书参议之职,未从;以吏部尚书召其回朝,未去……8年之间换了三任皇帝,召张养浩回朝七次,但他均未答应,皇帝似乎把召张养浩回朝当成了一种政治传统,年年召他,可对这位书生究竟是什么想法,恐怕只有皇帝自己清楚了。

天历二年(1329年),朝廷再次召其任陕西行台中丞,这次张养浩没有犹豫,在接到召令之时,他便立马散尽家财给周围的困苦之人,轻装踏上了陕西。因为这年关中大旱,陕西受灾百姓需要他,他必须去,也必须快点到。三月过华山便到西岳庙祈雨,未到关中便开始工作,路上他作怀古组曲九首,其中一首便是《山坡羊 潼关怀古》。路途之中见饥民便赈济,遇饿殍便埋葬。他马不停蹄地来到陕西,刚到便立即整顿经济,查库存,盖印章,调粮食,惩奸恶,竭尽全力地让这片土地多一些生灵的生气,为此,他上书求纳粮补官的法令,请求以出售官位换取粮食,缓解灾情。辛苦操劳之下,这片土地终于少了一些哀嚎,多了一些生气。而他也得以心满意足地闭上眼睛,1329年7月27日,张养浩病逝于任上,谥号文忠。

张养浩一生践行着“君子从政也,宁公而贫,不私而富,宁让而损己,不竟而损人”这句话,正是因为这样,张养浩被誉为“有第一等襟袍,有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文史君说

在元朝四等人制的制度框架之下,中原汉人想晋升官职何等困难,但张养浩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品格,初入仕途便步步高升。在毅然辞官后,面对朝廷七聘他能慨然七拒,在江湖间肆意挥洒才思,只有当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时,他才义无反顾地前去,一切疾苦,皆视如己身受苦。张养浩一生所为,无愧于他“希孟”的字,是无限接近于亚圣的人间圣哲。张养浩,是一个纯粹的文人,一个纯粹的儒生,一个纯粹的官吏。今天在济南文忠祠,依旧会有很多人前来祭拜张养浩。

参考文献

宋镰等:《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版。

张艳:《道义沦于髓,德业具国史——论张养浩雅俗文体创作中的担当精神》,《殷都学刊》2017年第4期。

兰拉成:《试论张养浩散曲中的“浩然之气”》,《宝鸡文理学院学刊》2020年第15期。

路元敦:《张张养浩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师大春秋学社)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

关键词:

相关阅读

Copyright   2015-2022 海峡技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